五体投地是什么生肖(我来教你什么是五体投地)

2022-06-16 03:36:46 0 297

五体投地是什么生肖(我来教你什么是五体投地)

黄釉匍匐俑,唐代,陶器,高3.9厘米,长13.7厘米,宽7.7厘米。洛阳偃师关窑村唐墓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黄釉匍匐俑

该俑于1974年出土于洛阳偃师山化乡关窑唐墓。俑的釉色、胎质、烧造工艺等作简单描述,然后再说造型:该俑两腿卷曲于小腹两侧,作匍匐状,双手抱于头顶。头与身体四肢均触地。造型逼真,惟妙惟肖,表现出一幅奴仆对主人毕恭毕敬,唯命是从的奴才相,真实再现了《周礼》九拜中最高等级“稽首”的拜仪,也是佛教中“五体投地”拜礼的实物见证。

关窑村唐墓出土器物很多,除了这件黄釉匍匐俑外,还有三彩载物骆驼、三彩牛车等,均为唐代文物中的精品之作,而此匍匐俑在造型上最为罕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俑是经科学发掘出土的,位置无发生大的移动,为研究确定这类俑在墓葬中的位置、作用及文化内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周礼》及古代拜礼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考古价值。

比较研究

匍匐俑是古代墓葬中极具特色的一种随葬品。匍匐俑之名是根据其造型特征的形象称呼,泛指躯体贴地做匍匐状的俑像。而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各地、不同时代出土的匍匐俑在造型上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区别反映出匍匐俑的作用和功能方面有所变化。

纵览各地出土的不同时代的匍匐俑。其造型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偃师关窑唐墓出土的这件黄釉匍匐俑为代表。这类俑主要出现于唐墓中,主要作用是反映古代繁缛的拜礼,应该称之为跪拜俑。这类俑反映的也并非均是稽首之最高规格的拜仪,也有其他等级的拜礼。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女跪拜俑。该俑长26.5厘米,头梳高髻前倾,鬓发作尖状。右眼微眯,大耳有轮。上身着长窄袖衫,袖著地,两手均隐于袖内。下着长裙曳地,裙腰高束。低头,双膝、双手均著地,头与腰基本在一水平线上,作跪拜状。据学者研究,该俑表现的是《周礼》九拜中的第九种“肃拜”。这种拜礼是最轻的,是适合唐代妇人“妇初见舅姑”、“宫人于君后”等少数场合的拜礼。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女跪拜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有反映“空首”拜仪的跪拜俑。关于空首拜,郑玄注曰:“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贾公彦疏曰:“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谓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许嘉璐先生将空首的拜仪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屈膝跪地,稽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第二步,“然后手至地”。第三步,“接着俯头至手”。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戴幞头男跪拜俑,屈膝趴于地上,双手稽于胸前。其形象正好就是许嘉璐描述的行空首礼的第一步。

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男跪拜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男跪拜俑。长69、宽46.5、高29.3厘米,1952年咸阳底张湾唐墓出土。头戴高冠,冠上有贯笄之穴。身穿交袵阔袖袍衫,腰系宽带,袍下摆有缘饰。俑作跪拜状,两膝着地,两肘亦着地,两手(左右压右手)拱至地,头略低。彩绘大部分已脱落。对照许嘉璐先生关于空首礼的解释,该俑表现的是古代空首拜的第二步。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男跪拜俑

河北献县唐墓、山西长治县范澄夫妇墓以及山西长治西郊瓦窑沟唐墓均出土有空首拜完成时的空首拜俑形象。河北献县唐墓出土的跪拜俑,长20厘米,头戴幞头,身穿宽袖长袍,双手于前。

河北献县唐墓出土的跪拜俑

山西长治宋家庄范澄夫妇墓出土的唐代彩绘跪拜俑。长22厘米。头戴乌色幞头,身穿长袍,腰束带。四肢着地跪伏于地。

山西长治宋家庄范澄夫妇墓出土的彩绘跪拜俑

1986年10月,山西长治西郊冯廓墓出土的唐代跪拜俑,俑长19.5、高5厘米,双手前伸,双腿弯曲,跪伏于地。

山西长治西郊冯廓墓出土的跪拜俑

这三件跪拜俑都是表现空首拜的第三步,即拜礼完成后的形象。当然,由于陶俑这种表现形式的局限,以及不同拜仪本身差别甚微的缘故,目前,对于墓葬中出土的这些跪拜俑表现的拜礼,学者尚有分歧,但对其表现古代拜仪这一作用似乎没有分歧。我们如果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即使表现稽首和五体投地这种最高等级的跪拜俑似乎随墓主人身份之不同而有等级差别。例如,让皇帝李宪惠陵出土的跪拜俑。长102厘米,高42.7厘米,是目前已出土的形体最大的跪拜俑。唐中宗节愍太子(中宗第三子,死于710年)墓出土的跪拜俑。形制与李宪墓所出的跪拜俑相同,但个体相差一半,身高仅50厘米。从规格上来看,后者明显逊于前者。从俑的色彩上看,让皇帝墓出土的跪拜俑著绯色曲领大袖朝袍,中宗节愍太子墓出土的跪拜俑着绿色长袖官袍。对照《新唐书·舆服志》记载,唐显庆元年后,以绯为四品之服,浅绯为五品之服,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因此,让皇帝墓出土的跪拜俑着四品或五品官服。而中宗节愍太子墓出土的跪拜俑着六品或七品之官服,级别显然要低。这与两人的身份是相一致的。李宪是唐睿宗的嫡长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尽管李宪没有当过一天皇帝,但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玄宗李隆基亲自为他书写祭文。并以皇帝之礼为之修建惠陵而葬。而节愍太子李重俊李重俊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子,虽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颇受猜忌。后因发动政变失败被杀,唐睿宗即位后,才被追赠为节愍太子。因此,其地位显然不如李宪高。

另一类以江苏、四川等地出土的五代、两宋时期的匍匐俑为代表。同第一类跪拜俑相比,这类虽呈跪伏状,但两手肘不着地,头也抬起前视。特别是脸向一边稍侧,作聆听状。这种差别说明其作用和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后者显然不是纯粹为了表示跪拜和尊重之意,至应有更重要的用途。因为如果表示跪拜,抬头显然是不礼貌的。在中国古代礼仪中,跪拜者在没有得到许可是不能抬头的。那这类俑起什么作用呢?从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看,这类匍匐俑一般与镇墓兽、天王俑、文官俑、武官俑构成一个组合,摆放在甬道或墓室内靠近墓门的位置,因此,这种俑有可能与武士俑、镇墓兽等镇墓辟邪作用有关。有学者推测,这类匍匐俑应为葬俗中的“仰观俯听”,即观察有何动静,看是否有什么东西从头顶或者地底下钻进墓中捣乱。这与当时的丧葬思想变化有关。五代、宋以来,随着风水堪舆思想盛行,特别迷信天曹、冥府、鬼神之说,认为人死后埋于地下会有妖魔鬼怪来滋扰侵害,必须加以镇压。《大汉原陵秘藏经》说:“大凡葬后墓内不立盟器神,亡灵不安,天曹不管,地俯不收,恍惚不定,生人不吉,大殃咎也。”所以,宋人制作许多代表天曹神仙及地府官吏的盟器神随葬。诸如日月星辰四方神、十二辰神、东王公、西王母、张坚固、李定度、仰观俑、伏听俑。用以驱妖逐魔、镇墓避邪。其中仰观伏听俑指的就是这种俑。二者通常相伴而存,仰观俑或立仰、或跪仰,双手持笏,举头仰观,感应天意,是观察天曹种种情况的神煞俑。而伏听俑匍匐在地、全身贯注,是专职倾听“地府”有否动静的“伏听俑”。它们忠心耿耿,陪伴并守卫墓主亡灵千秋安宁、永无殃咎。据《大汉原陵秘葬经·盟器神煞篇》记载,天子至庶人墓中,在埏道里的当圹当野之后皆置仰观、伏听。这在考古资料中得到证实。1975年,江西南丰县出土宋政和八年素胎瓷俑。其底座墨书“伏听”二字。

江西南丰出土的瓷伏听俑

2007年,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在上海工美2007年春季艺术品联合拍卖会上拍卖一件北宋永和窑蓝绿釉文官伏听俑。该俑瓷质,长12厘米,头戴平顶圆形冠,身着圆领长袍,腰束革带,脚穿官靴,双腿跪伏,平扑于地,侧首向左朝上前方注视,似在侧耳聆听。俑身穿蓝釉袍,冠、衣领、腰带和靴饰以绿釉,再用黑釉细线勾眉眼,显得衣着素雅,神态逼真。

北宋永和窑蓝绿釉文官伏听俑

这种俯身跪伏、侧首倾听的墓俑,大多制于宋代。北方多出,质地多红陶。南方偶见,多系素瓷。尽管,宋代上起天子下至百姓均可以随葬伏听俑,但是有等级限制的。主要是大小有区别,天子之陵仰观伏听长四尺三寸;公侯卿相之墓仰观伏听长二尺四寸;大夫以下至庶人之墓仰观伏听长一尺二寸 。因此,一些形体较大、塑造生动、敷彩精美的伏听俑都出土于大墓。后来,文人、商贾、乡绅等也竞相效用,僭越了礼制。这两个俑一般成对出现,一个仰观,一个伏听,各司其职,守卫着墓主人的安全。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违规请联系删除。

玩技资源 国内新闻 五体投地是什么生肖(我来教你什么是五体投地) https://www.52diyhome.com/2022/06/21286.html

常见问题
  • 答:资源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和本站作者若有侵权请您联系管理员删除2523030730
查看详情
  • 玩技平台的主要负责内容是提供给作者售卖资源的平台,买家有对作者投诉的权利,投诉成功后会获取相应的补偿机制。官方唯一投诉通道客服QQ:2523030730转接人工服务,投诉专属客服工号【2】
查看详情
  • 本站已开启了作者实名认证,在购买商品时请尽量选择已认证的作者,不用担心跑路和无人售后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本站将采取报警的方式来指正作者进行诈骗行为,并将其身份资料提供给警方处理。
查看详情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工作日在线 专业服务

  • 0 +

    访问总数

  • 0 +

    会员总数

  • 0 +

    资源总数

  • 0 +

    今日发布

  • 0 +

    本周发布

  • 0 +

    运行天数

资源在于分享,创作来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