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黄娟、张烁、张国荣,记者黄善国)绿化面积4万多平方米,铺装面积9000多平方米,还有3座旅游公厕、部分健身设施和33个造型各异的主题雕塑……连日来,市民在夷陵区黄柏河畔散步,看到昔日杂乱不堪的砂厂已变为法治文化公园后不由点赞。
法治文化公园是黄柏河流域又一处网红打卡地,离该公园不远还有河心公园,上游4公里处还建有湿地公园。黄柏河沿线“一河三公园”不仅让市民多了休闲的去处,更成为夷陵区黄柏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的缩影。
黄柏河是长江一级支流,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夷陵区以绿色矿山建设、长江岸线复绿等为抓手,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2016年,夷陵区将黄柏河沿线非法码头治理作为关键,通过数月集中攻坚,全部拆除16家非法码头。同时对长江干支流11家废弃露天矿山开展生态修复。
为了彻底改变黄柏河流域内环境问题,该区实施“水岸共治”,河道治理与河岸整治同步进行。以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龙头,同时开展岸线生态覆绿,恢复了生态岸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体验区。今年,结合“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工程,动员全区22.5万人次义务植树90.5万株。
如何打好环境执法监管持久战?夷陵推动出台《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探索实施黄柏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将水质监测结果与磷矿开采总量“双挂钩”。黄柏河流域内86名河长全覆盖无缝衔接,实现源头养水、全域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全民护水“五水共治”。目前,夷陵区黄柏河、柏临河、运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及以上。今年1至6月,全区1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综合达标率96.7%,同比上升5.03%。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无劣Ⅴ类水体。
长期以来,夷陵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创新流域保护修复体制机制,从推动立法、行政改革、资本市场、产业转型、生态修复、生态教育六个维度推进黄柏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两山”理念已深入夷陵大地。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荣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奖,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2021年12月,夷陵区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今年6月29日,《夷陵区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发布,着力打造保护长江母亲河“升级版”。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分为六大污染治理、三大生态保护修复和一个“两山”转化攻坚提升行动,主要围绕城镇污水管网雨污混流、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低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症下药,分类施策,补齐短板弱项,通过“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行动,使长江干流、主要支流的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用水需求得到基本保障,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