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李长安
基层工作点多面广,错综复杂,却又都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事无巨细地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群众工作做得怎么样,老百姓的满意度说了算。但现今为什么一些干部会反映群众“越来越难服务”、满意度不容易提高?根本原因就在于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群众对物质文化需求在不断提升,不再是“吃得饱”“增点收”等低配版的需求了,但一些干部的工作方法却还“穿新鞋走老路”,对群众的需求了解不够透彻,纸上谈兵多、下马服务少,做群众工作不够接“地气”。
其实,只要找对方法、下足功夫,提高群众满意度就不难。
在“最急”上见真章。面对群众工作,一些干部常把“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事情还得一件一件地做”挂在嘴边,看似说得在理,可凡事总得有个轻重缓急。《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所以党员干部要把心思放在了解群众需求上,从群众最关切的事情入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做到办一件、成一件,办一批、成一批,真正实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在“最怨”上改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肃纪不断深入,明面上的“吃拿卡要”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现象越来越少,但“拒收红包亦不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按规矩来”“您先去找××”等让群众踩“软钉子”的现象时有发生,事难办、推诿塞责,群众有怨言。其实,群众要求很简单。比如与打印店结算代表公家打印的资料费,无论多少,只要及时向打印店结清,店家就满意,如果以“换届”“划拨不到账”等理由一拖再拖,店家会满意吗?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众岂能不心生怨怼?当前,在“最怨”上改作风,就要当机立断,解决好“浮”和“拖”的问题,彻底消除群众的积怨。
在“最亲”上下功夫。“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同志有句话:我把群众当家人,他们就会把我当亲人。做群众工作需要讲方式方法,不是冰冷的安排部署与接收执行。面对来访群众,如果我们以“不归我管”“不符合政策”等理由硬拒绝,即便你再有据,也是有失应对之道;反之,如果来一句“大爷,您喝茶,慢慢说”,多少也可以暂消一些怨气。当我们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所需所盼所忧所虑之事当家事处理,做群众工作带着真情实感,当我们和群众打成一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了,还愁提不高群众的满意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