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正在走向应用市场。最近,工信部与网友的一则互动信息引发关注。据悉,工信部正组织专家研究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作为电子化的SIM卡,eSIM具备数据文件的功能,可以帮助各种电子终端连接上网、接拨电话、发短信等。一旦这项技术被大规模推广应用,未来我们将告别手机开槽插卡时代,直接集成在手机内部的eSIM也将延伸出一个新兴产业。
eSIM有望成为手机卡的最终形态
全称为Embedded-SIM的eSIM就是手机卡的进化形态。自手机卡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SIM卡、Mini-SIM卡、Micor-SIM卡、Nano SIM卡等多个时代,其整体趋势是越做越小。eSIM就是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的形态,相当于传统SIM卡的电子化、数字化,这也有望成为手机卡的最终形态。
手机SIM卡越来越小,这是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由于采用了高度集成的eSIM方案,eSIM不用开卡槽,这就节省了大量的手机内部空间。毕竟,手机设计轻薄化是主流,随着越来越多功能的集成,手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这就要求手机SIM卡必须小到极致。甚至,因为有SIM卡槽的存在,很多手机的防水性能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SIM卡因为需要拆卸安装,使用过程也会出现换卡、剪卡等易磨损情况,普遍寿命短,稳定性差。相较而言,eSIM的体积仅有传统SIM卡的10%,直接嵌入内部不占用太大空间,还具备抗震性、耐高温、可靠性更强的优势,即便是恶劣的环境依然能够保证稳定运转。
还有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传统SIM卡电子化,eSIM让未来的换号工作也更为方便快捷。无需线下实体营业厅或SIM卡邮寄,只要进行网上申请即可快速办理。对于“多卡族”用户来说,eSIM实现双卡双待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以苹果手机为例,其单部手机就能同时安装八个或更多个eSIM。尤其是在5G万物互联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出现,eSIM卡可以全面降低物联网模组的制造成本和难度,提升模组厂商大规模出货能力,让物联网应用发展全面提速。在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上,包括通信在内的多个产业领域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