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最聪明的中国学徒们

2022-12-30 14:32:35 0 110

中国不会有汽车市场的英伟达,但会有另一个合格的答案。

2022年10月,我曾就博通收购 VMware 写过一篇名叫《半导体吞噬软件的600亿铁证》文章,希望能给人一些启发与借鉴。很多人觉得,海外半导体产业已经到了庞大到需要进行产业整合的阶段,这与国内情况并不匹配。此外,服务器市场有自己的运行特点。

然而,企业级市场都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首先,芯片等硬件公司一定要“比软件公司更重视软件”。这一观点,可以配合《干掉英伟达?》这篇2020年的文章一同咀嚼;

其次,在整个周期芯片处于高位,而软件处于低位的时刻,一定要有所动作

第三,新旧企业交替势在必得,但其缝隙也更长——老的不容易死,新的不容易活。大家还要搅和很长时间。

而看中国市场,这几年来,真正拿捏住时代与产业特点,并付诸以行动的国产芯片公司,的确有但却很少。

最近,在跟业内很多一线人士交流过程中,对2022年消费汽车级自动驾驶市场,有几个很明显的感受(若不认同,一定要私信反驳):

虽然车厂嘴上说“软件定义汽车”,但所谓的“自研”正在消弭,并非像很多人说的正在扩大。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只被实践于两三家新势力内部,没有再多了。

因此,自动驾驶能力的“外包”趋势持续增强。在获知有新势力已将软件部门砍至数十人之后,更佐证了这一观点。大部分车厂意识到,投资和利用特定编外人群,要比“内部生长”性价比高很多。

在“外包”大势、L4无能,辅助驾驶中国市场远未闭合的推动下,2022年宣布融资的L2+公司堪比2018年的L4盛宴(下图)。

曾对汽车供应链有所野心的互联网大厂,逐渐失去声音。很明显大家都清楚原因所在。

无论Tier1,软件算法公司还是芯片,三者没有谁的话语权具有决定意义。因为市场过大,不同主机厂内部形态天差地别。我在上周一篇文章提到过,现在的产业更像处于一种无序的过渡中间态

Tier1有时候像Tier1.5,对零部件并非有100%决策权,给什么用什么来做方案;许多软件公司则被要求在指定的芯片上开发算法;而大势的芯片公司,很多时候也需要向有量产车型经验的L2+方案公司低头。

每个玩家都有一颗做Tier1的心,但每个玩家都不是。在极为独特的中国市场,有野心的年轻企业,所能做的只是在无限趋向于这个目标。

估计大家可能知道我们要说哪家芯片公司,它已经被很多媒体捧上天——

地平线。

所以我绝不是想吹捧这家公司的产品或什么牛逼能力,而是在上述观点基础上,再观察这家中国企业近1年的市场行动后,发出了一句感慨:

这估计是将英伟达策略搬进中国过程中,最接地气儿且最聪明的打法了。

中国有一小半L2+自动驾驶与座舱方案企业已经在地平线的征程芯片上开发方案。但并非如网上所说,因地平线话语权增强主动聚拢。其中,面对已经有丰富量产经验的L2企业,据了解,地平线一方通常主动多次登门合作。

譬如,在商用车市场覆盖率较大且具备一定话语权的佑驾创新(Minieye),后来才采用地平线征程5开发方案,而地平线也借此想深入商用车市场。

当然,也有L2+量产公司拒绝了地平线的合作,毕竟汽车市场并非没有其他可选项。

不可收购,那便投资。主机厂很有意思,对Mobileye的软硬黑盒子心存不满,但替换方案本质仍然是一样的东西——只不过软的是N家公司,硬的是N家公司。可谓权力下放中的不断细分弱化。

因此,国外收购潮仍在持续的同时(包括2022年安波福 43亿美元并购软件公司风河系统),在中国土地上,特别是汽车市场,硬件企业收购软件公司,暂时还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而地平线利用了投资。

2022年,地平线对新高级辅助驾驶公司鉴智机器人,L4公司轻舟智航以及汽车中间件公司映驰科技,都暗戳戳进行了投资。

当然,鉴智肯定有创始人的“个人友情分”;而轻舟等L4公司在2022年明显想加快进入车厂体系的脚步,但仍存在阻碍;此外,随汽车架构变动而热度飙升的汽车操作系统与基础软件,需要给自动驾驶芯片安排位置。

当然,类似的案例还有博世,他们在中国的投资版图更早也更大——Momenta、黑芝麻(芯片)、文远知行以及几何伙伴等等,各方在部分车厂项目上也有相关合作。

这种形式,更像是一种把黑盒子打开的Mobileye,变为一种松弛的绑定,可进可退。很多L2+方案企业,会在宣传文案里加一句“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做了开发”,互为背书增强存在感。

但地平线,从芯片产品端或许得到的将会更多。

如此热情结交朋友,有充分且必要原因。

在大陆集团、大众与地平线纷纷成立合资公司后,如地平线这类芯片公司似乎有了更高的话语权,堪比Tier1。但实际上,地位远未稳固。

一方面,虽然在中国企业中,地平线的征程芯片在投入市场速度上机缘巧合略胜几筹,但从单纯的产品力来说,地平线的产品不一定比中国友商好(没横评过不敢下结论);

而跟英伟达等世界级选手比较,更是有一定差距。

一位技术大佬指出,地平线的ASIC芯片从产品角度,也更需要与软件公司深入绑定。

因为ASIC作为算法专用芯片,其缺陷是灵活度肯定比GPU要低,而与英伟达丰富的工具库相比也有差距。

因此,一旦上车,需要L2+算法与传感器,来主动适配和“完善”它。

“如果在一个车型上跟芯片方做深度开发,那么未来其他车型使用同样的芯片,开发难度就会小很多,我们肯定是希望减少定制的。”一位在地平线平台上做开发的Tier1也表示。

数据拿着鞭子,促使AI相关算法不停歇的迭代,毋庸置疑会加速计算平台的代际升级,这种对芯片公司必然的好事儿,这一点就不多赘述了。

而另一边,有L2+量产经验,硬件能力强大,且与车厂建立深厚关系的方案级企业,仍然具备芯片选择权。

如知行科技这类已自建工厂且量产车型较多的L2+软硬件公司,便使用了Mobileye等多家公司提供的产品。

旧玩家实力势力尚存,新一代Tier1虎视眈眈。中国不会有汽车市场的英伟达,但会有中国特色的地平线。

“他们的地位还不稳,但他们很幸运,也很聪明。” 一位投资人评价,地平线提早看到了L2+将要大面积上车的节点,一开始就对软件实施开放策略,是正确的。

而最近从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端,其实也释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2024~2025年,不少慢吞吞的海外一线车厂终于将推出带有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这对于国内一直未能上到“盈利标准线”的激光雷达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而对于需要融合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等多传感器的L2+方案企业和芯片公司来说,更是一个重要机遇。

另外据可靠消息,已经有软件厂商也在寻求芯片公司的融资可能性,也证明有企业看到了这一趋势。

因此,有人夸赞地平线有着像英伟达一样的“生态”和“开放”,但我们觉得这其实不太像一种生态。

生态是“一伞遮万人”,是主导方作为最强者的“包容胸怀”。但在中国,真正的生态很难在硬件体系下成立,华为可见一般。

而以一种“友好求和”形式广结交、低姿态的地平线,更像是强势车厂控制下,同样作为创业公司一起“抱团取暖”。

但能做到这一点,也实属少数了。

翻看很多软件公司的投资名单,也有零星芯片企业的参与,真的不多。

除了大多数中国GPU企业还不能拿出产品来,我看到的是,大多数国产芯片公司并不会对软件有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跟出身相关,也受制于发展阶段

不过,虽然有如此多L2+企业,但市场是否会在未来走出无序阶段,没有上量的L2+方案型企业是否会倒闭……答案是肯定的。

但就像押注一样,已经成为国货之光,账上也不缺钱的地平线,“压”的越多,自己的产品就越稳,押准未来的准确率,也就会越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宇多田”(ID:hellomusk),作者:宇多田。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违规请联系删除。

玩技资源 国内新闻 英伟达最聪明的中国学徒们 https://www.52diyhome.com/2022/12/122623.html

常见问题
  • 答:资源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和本站作者若有侵权请您联系管理员删除2523030730
查看详情
  • 玩技平台的主要负责内容是提供给作者售卖资源的平台,买家有对作者投诉的权利,投诉成功后会获取相应的补偿机制。官方唯一投诉通道客服QQ:2523030730转接人工服务,投诉专属客服工号【2】
查看详情
  • 本站已开启了作者实名认证,在购买商品时请尽量选择已认证的作者,不用担心跑路和无人售后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本站将采取报警的方式来指正作者进行诈骗行为,并将其身份资料提供给警方处理。
查看详情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工作日在线 专业服务

  • 0 +

    访问总数

  • 0 +

    会员总数

  • 0 +

    资源总数

  • 0 +

    今日发布

  • 0 +

    本周发布

  • 0 +

    运行天数

资源在于分享,创作来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