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批核酸检测机构将陷入财务危机
最近半个月以来,人们每天关心的事从做核酸变成了囤药和各种医疗器械。从连花清瘟、抗原试剂盒、布洛芬再到paxlovid、血氧仪,最近,随着一个“新毒株XBB主攻肠胃道”的传闻,人们又囤起了蒙脱石散。
另一方面,旅游业也有了明显起色。以海南为例,今年元旦三亚部分景区客流量大幅回升,已接近疫情前水平,据央视报道,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元旦期间海南酒店订单对比去年同时段增长34%,机票订单增长17%,三亚18万一晚的天价酒店甚至一房难求。行业预测,三亚旅游热度还将持续至春节。
步入2023年,各行业都在展望美好未来。但对核酸检测机构来说,这或许是他们最寒冷的凛冬。
常态化核酸检测终止后,核酸检测亭被二手卖出,大批核酸检测人员失业,曾经暴利的核酸检测行业似乎只留下“一地鸡毛”。
在外界看来“暴利”的的核酸检测行业,实际上,其公布出的营收绝大多数是应收账款。而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核酸检测机构这些高额的应收账款问题将集中爆发,大批检测机构将陷入财务危机。
核酸检测“一地鸡毛”:
检测亭被闲置、挂二手
检测员降薪、失业
疫情三年,核酸检测行业从无到有,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拔地而起。但转眼间,随着政策的放开,这座千亿规模的“大楼”也轰然倒塌。
在12月底,随着防疫政策的持续调整优化,社会面的核酸检测量已呈现断崖式下降。多地核酸采样、核酸检测实验室改造等采购项目宣布终止或暂停。近日,免费核酸采样点也被多地宣布关闭。
曾经在“15分钟核酸圈”下诞生的核酸检测亭,也从曾经的大排长龙,变成如今的门可罗雀,有的核酸采样亭“转型”成了发热哨点,用于发热门诊和出售退烧药,缓解医院门诊压力;这还是幸运的,更多是面临被拆除,或是滞留在原地,等待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