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宇,正在遭遇人生中最大的迷茫。
他26岁,刚结束一场创业。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后,钟宇顺理成章地进入头部管理咨询公司工作,尽管在洛杉矶工作顺利,他却选择了辞职。那时他的困惑是,每天这么累,拿着那么高薪水,可这份工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价值?随后,他和攀岩结识的朋友一起创立了护肤品品牌,计划从北美推广到全球市场。投资人认为他会连续创业而想要优先跟投权,他却皱眉,对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今创业一年有余,他与合伙人因对公司的发展方向有分歧,结束了合伙关系。
20多岁的人总在质问,也总在迷茫,而这似乎是一种属于年轻的特权。
我拿这么高薪水,可对社会有什么价值?
朋友都说,钟宇是最不可能去创业的那个人。但是,他辞职了。
离开那天,他走进上司的办公室,有点内疚,又是第一次辞职,于是他表现得很抱歉。上司说:“你千万不要觉得抱歉,我们就是最好的商学院,恭喜你毕业了。”咨询公司,可能是世界上最接近学校的公司,做项目就像写作业。
钟宇待了一年半的时间,起初三周看一个产业,每天从早上九点干到晚上十一点,抓数据、打专家电话、回答客户问题……管理咨询注重提纲挈领,从概念上和语言上把东西梳理清楚,但是不注重实用落地。“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报告压在芯片公司里谁的案头上。”钟宇知道,从你写出这个报告到最后实际在工厂里发生改变,也许是10年、20年后的事了。
很多时候,做CDD(商业尽职调查项目),他们扮演的角色是“评价者”,最后不能带来什么实际改变。这种“评价”的价值在商业体系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身在其中,不免会有一种“疏离感”。管理咨询提出的建议、看法,和资本隔着一层纱,而资本,又和企业隔着一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