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新冠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作为精准防疫手段已运行3年多的健康码,因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其去留问题引发高度关注。
近日,广东省健康码“粤康码”发布服务公告称,按照国家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要求,抗原自测、老幼助查、健康申报、电子证照、防疫工作台服务于2023年2月16日11时起停止服务。
公告明确,停止相关服务后,“粤康码”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彻底删除、销毁服务相关所有数据,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广东省明确“粤康码”数据处理措施后,其他省份是否会跟进?界面新闻日前通过政府服务热线和防疫热线,咨询30个省级行政区的情况,绝大多数省份表示,目前尚不明确会如何处理健康码及其存储的个人信息。个别省份表示,健康码可能会“转型”提供其他服务。也有省份表示,正在为停止使用健康码起草方案。
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人士对界面新闻透露,浙江省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本省健康码停止服务的方案,但停止时间尚未确定,“正在探讨中”。对方表示,方案确定后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各市也将遵照落实。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健康码集纳了个人的多项健康信息,成为进入公共场所的“许可证”。早在2020年2月,浙江省便推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健康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以手机为载体的防控模式被迅速推广到全国。
2022年12月,随着防疫“新十条”实施,各省份相继明确进入公共场所等取消查验健康码。2023年1月,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健康码的防疫功能也被弱化。有专家表示,进入后疫情时代,防疫健康码也将完成其使命,有望最终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