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脱胎换骨的“333时间管理法”

2023-02-24 19:53:30 0 82

你是不是:

有时时间不够用,有时却又闲得不知道干什么?

每天忙得不行,但重要的事好像一点没完成?

总是在拖延,有些事拖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了?

总觉得筋疲力尽,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

也许你已经试过了各种方法,比如制定精细的计划表,参加打卡群,用各种闹钟花式提醒自己。

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你还是忙忙碌碌或混混沌沌,效率依然没提升,该做的事还是没做完。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的一种或全部,我给你推荐一个5天就能见效的【333时间管理法】

这个时间管理方法脱胎于我们自身多年的实践,是YouCore内部使用的一套时间/精力/个人管理方法,也曾给部分有需要的私教同学使用过里面的个别工具。

现在因为有太多的同学遇到以上的问题,又缺少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就不再敝帚自珍,今天分享出来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33时间管理法】3大要素 由组成:

3大规划原则:要事第一、足够弹性、以终为始

3大执行方法:烂开始、超专注、习惯化

3大长期保障:体力保障、脑力保障、情绪保障

它可以帮你有效解决时间管理中遇到的【完不成】、【爱拖延】、【难坚持】的问题。

三大规划原则

【333时间管理法】的规划,就是做年、月、周、日计划的过程,包含三大原则:要事第一、足够弹性和以终为始。

1、要事第一

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率,我们往往会在给自己同时安排很多任务,甚至会追求多任务的并行。

比如,你可能会想着在上下班的路上听英语,在无聊又冗长的会议上写文章。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很难舍得在一个时间周期里只安排一件事,总觉得这样是对时间的浪费。

因此,我们在安排个人的日计划、周计划时总喜欢排得满满当当的,恨不得一分钟当两分钟用。

但实际上,一个时间周期内只安排一件事,却可以更好地提高你的效率。

因为这种做法更符合我们大脑一次只能专注一件事的特性。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大卫·梅耶的研究团队在心理训练时,让志愿者从识别形状的任务快速切换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任务。

与延长时间继续专注于同一个任务的情况相比,由于志愿者需要切换注意力,所以上述两项任务需要更长的执行时间,同时思维的准确性下降。

这是因为,每次注意力切换时,大脑的额叶处理中心必须激活不同的神经回路。当大脑在两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时,神经回路需要休息一会儿,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并降低了效率。

一个时间周期只安排一件事的做法,可能会让你担心手上的事情很多,做不完。

事实上,如果这么安排,你的事情还做不完的话,本身就说明你要完成的事项超出了你的可支配时间。

即使你在计划里将这些事项都安排上,同样也做不完,而且100%会完成得更少,因为不同任务间的频繁切换以及任务多得做不完的焦虑,会让你的工作效率更低,甚至你会破罐子破摔,彻底不做了。

因此,在手头要做的事超出了可安排的时间时,你更要做到要事第一。

以日计划为例,你可以识别出当天最重要的一件事,然后只安排好做这件事的计划,在这件事没完成前,其它事都暂不安排。

不要担心这种安排下做的事会变少,因为如果你能提前完成这件要事,你自然就有时间做其它的事了。

2、足够弹性

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低估了完成一件任务所需的时间。

一旦低估了时间,轻则因为赶工导致心理焦躁、工作质量没有保障,重则导致整体安排被打乱、所有工作都变得混乱。

因此,要做到高效,你就要做到对时间需求的估计宁可有余,而不可不足。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对此有一段精彩的阐述:

有些人一事无成,而实际上他们却做得很吃力。

第一,他们低估了完成一件任务所需的时间。他们总以为万事顺利,却总不免有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

其实,所谓意料之外者,正应该在我们意料之中。而所谓意料之中,往往从来没有令人愉快的意外。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对时间需求的估计宁可有余,而不可不足。

第二,一般的管理者(往往也是不大有效的管理者)总喜欢赶工——而赶工的结果,总不免使进度更加落后。有效的管理者不愿赛跑,他们按部就班,稳定前进。

第三,一般的管理者喜欢同时着手几件要事,结果对每一件事,他们都无法获得足够的最低整块时间。只要任何一件事情受阻,全部事情也都跟着受阻了。

给一件事留足整块时间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它既涉及到你对这件事难度估计的准确性,又涉及到你对自身的了解,以及你对可调用资源和潜在风险的评估水平。

既然这么难,那我们如何做到估足一件事所需的时间呢?

你可以采用一个简单可行的粗略估计方法,也就是保证你留的时间不少于三点估算的时间。

三点估算是通过考虑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来提高时间估算的准确性的,它的公式是:

tE,最终估算的时间

t0,最乐观的时间,基于最好的情况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tm,最可能时间,基于最可能情况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tp,最悲观时间,基于最坏的情况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举个例子:

假设你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最乐观的情况是2天,最可能的情况是4天,最悲观的情况是7天。

那么你完成这项任务最终估算的时间就是(2+4*4+7)/6=4.17(天)

所以,你在预留这项任务所需的时间时,最少不能少于4.17天。

除了用三点估算法提高对任务用时的准确性外,你还可以用两个更简单的方法来提高你计划的弹性:

1)每天都留一部分啥都不安排的空白时段(比如1~2小时)

这样即使你估计出错,或有计划外的紧急情况发生,你也能利用这些预留的空白时段来做应对。

2)以周而不是天为单位来做计划

以周为单位来做计划,有两个好处:一是降低了你预估任务用时的难度,不用那么精准;二是万一某天有未完成的要事,还可以在本周其它时间完成。

3、以终为始

有人很自律、也很努力,每天都忙忙碌碌地学这学那。忙着学心理学,忙着考理财师证,忙着学英语,忙着学视频制作…

你问她为什么要学这么多东西?她说未来竞争压力大,不多学习就可能被淘汰了。

有这个危机意识当然很好,但做法却大错特错了。

在决定学习或做一件事事之前,更需要做的是,问下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再从目的出发,来思考是不是有其它的做法?这么多做法里,哪个才是最能实现你本来目的的?

以学心理学为例,目的是为了跟同事们能更好地和谐相处。

如果是这个目的,那直接学一个跟同事相处的人际沟通方法论就行,上手简单、见效又快。

完全没必要舍近求远地从普通心理学开始,去学完整的心理学体系,既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又难以短期见效。

所以,在规划计划时,如果能时刻做到以终为始,从你本来的目的出发来确定任务事项,往往会事半而功倍。

三大执行方法

规划/计划做出来后,就要落地执行,【333时间管理法】的执行,包含三大方法:烂开始、超专注和习惯化。

1、烂开始

确定好了一个时间段里的唯一要事,也留足了时间,剩下的就是执行了。

执行最大的难点就是拖延。

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畏难不敢动手和太过追求完美。

前者会导致迟迟不敢动手,后者会在做的过程中执着于某个细节导致推进缓慢。

那如何避免上面的两种拖延情况呢?

你可以用烂开始、多迭代的方式。

对于有难度的任务,先不要管开始时的质量,动手做了再说,做了后再一轮一轮地做迭代改进。

就像写一篇自己不擅长主题的文章,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自己能写的都先写出来,然后再一轮轮地改稿就可以了。

这种烂开始多迭代的方式,既能帮你克服畏难不敢动手的心理,又能帮你很好地解决因为完美主义陷入在细节中的问题 (你可以告诉自己,这次可以先不管,下轮再改)。

2、超专注

导致拖延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时间宽裕情况下的挥霍,特别是前半程的挥霍。

这是绝大部分人的通病,前面拖拖拉拉,后面拼命赶工。

我们公司每月的运动打卡任务也是这个规律。

我们的打卡任务规定一个月至少运动12天,但前半个月绝大多数人的运动频率都很低,甚至有人一天都不运动。

但到了下半个月运动频率就高了,特别是最后几天,有人会一天不落地疯狂运动,哪怕到了晚上23点累得都不行了还要坚持。

(不是觉悟高了,而是只要有一天不运动的话,本月的运动打卡任务就完不成,不但拿不到500元的奖金,还要罚500元钱)。

解决这种挥霍时间的拖延,最好的做法就是提高专注度。

你可以尝试以下三个实用小技巧。

1)自己将最终截止日提前

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

一是会给自己更多压力,可以尽早开始;

二是可以给自己留出更多的风险储备时间,以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

2)设置多个过程截止点

对于完成周期超过一天的任务,尽量将任务拆分成几个阶段,并设定好每个阶段的截止时间。

比如,你计划两天写完一个市场分析报告,就可以将这个任务拆分为四个阶段,并确定好各个阶段的截止时间:

阶段一:完成报告框架搭建,第一天中午12点前完成。

阶段二:完成资料搜集,第一天晚上22点前完成。

阶段三:完成报告初稿,第二天下午16点前完成。

阶段四:完成终稿润色,第二天晚上22点完成。

这种设置多个过程截止点的方式 ,会让你更有紧迫感,也更能保证任务的推进进度。

3)使用番茄钟

你还可以使用番茄钟,每专注工作25分钟,就休息5分钟。

25分钟是每个正常的成年人都能轻松做到的专注时段,以25分钟为限,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你的分心,提高你的专注力;

而且每25分钟后就休息5分钟,能够帮你保证下个25分钟依然精力充沛,继续做到专注。

3、习惯化

一个计划刚制定出来时,你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很兴奋?觉得事都安排好了,效率爆棚的下一天即将扑面而来。

第一天因为有着三分钟热度,执行力也许还可以。

但随着时间推移,想着每天要记着做这么多的事,自己就越来越懈怠了:先是计划上的事项逐渐不愿意做了;再是计划不太愿意再做了;最后就是随波逐流,该咋滴咋滴。

要克服这种三分钟热度,做到长期坚持,做好习惯化的两点即可:日程规律化、行为自动化。

1)日程规律化

将能固定安排的日程,都尽量固定安排下来。

像我固定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的14点开始运动;

固定每两周周日上午9点清理个人生活用品;

固定每四周的周一中午12点去理发。

这么规律化后有两个好处:

一是我的计划和脑子里压根不用记忆这些事,到时自发地就做了,就当不存在一样,很轻松;

二是提前就能安排好,很少会收到其它事的干扰,因为这些时段被我设置为其它事不可用的时段了。

这种被规律化下来的日程越多,你要做的计划就越少,执行的难度也越低,因为都成习惯了,大脑压根不会当做负担。

就像你会将早上刷牙当做负担吗?不刷牙出门的话,反而会难受。

2)行为自动化

将日程规律化是习惯化的第一个做法,将行为自动化是习惯化的第二个做法。

你可以将一些重复要做的事,做成自检清单。

每次做这类事时,就刻意对照清单来做,这样既简单,而且每次刻意重复更容易形成习惯。

等到习惯养成后,你再做这样的事顺着本能做就行,超级轻松,同样无负担,自然能长期坚持。

比如,我将早上起床的行为就给刻意自动化了:

① 第一时间去刷牙

② 然后喝一杯热水

③ 再去上厕所

④ 之后洗脸、剃须

⑤ 去厨房盛早饭

⑥ 吃完早饭换衣服、取出带去公司的运动服

⑦ 玄关鞋柜拿包、穿鞋,出门

以上7步,全自动执行,再忙再赶都不会漏掉任何一项,而且脑子里一点负担都没有,只要记几点起床出门即可。

三大长期保障

计划有了,执行也完成了,你的时间管理还差一个长期持续的保障。

保障什么呢?保障你的体力,你的脑力,以及你的情绪。

因为文章篇幅限制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今天难以全部展开 (完整展开估计至少得5000字) ,我挑重点概述下。

1、体力保障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没有身体的支撑,缺少足够体力资源的保障,再合理的计划,再高效的执行方法都难以落地,更谈不上长期坚持。

要做好体力资源的保障,按必要性从高到低排序,要做好以下四个环节:睡眠——饮食——锻炼——生物钟

1)睡眠

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还有睡眠质量的提升。

2)饮食

健身圈里有个说法:七分饮食、三分运动,可见饮食对身体的影响比运动更大。

从精力管理的角度来说,重点要做到少食多餐、多吃低升糖的食物。如下图:

3)锻炼

斐洛斯特拉图斯,在其编撰的古希腊运动员训练手册中就已指出: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的表现。

因此,越是繁忙的工作越是要留出锻炼时间,这样综合下来,反而你的效率更高。

一开始运动可能很痛苦,但你可以通过【正切沉浸】的方式,提高无聊枯燥、甚至痛苦的运动任务的坚持时长。

像我就是在跑步机前面放了一个大屏幕,每次边手机投屏看电影边跑步,不知不觉一小时就跑完了。

而且有时我偷懒不想运动时,就是看一部电影的诱惑,将我拉回到了跑步机前。

4)生物钟

从人的生理周期来看,一个人一天当中,最高效的时段只有区区的2~2.5小时。

因此,了解好你自己的生物钟,将精力最好的这个时段拿出来,处理需要深度思考或挑战最大工作。

2、脑力保障

体力保障给你提供了计划执行所需的体力资源,但咱们是脑力劳动者,要完成的任务,除了体力资源保障外,还需要脑子资源保障。

大脑在生理上如何保持敏锐,做到上面的睡好、吃好、锻炼好,再配合生物钟就可以了。

在脑力运用上,还需要掌握好用脑的方法。

比如,同样的2小时工作时长。

是连续工作1小时45分钟,再休息15分钟大脑效率更高?

还是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再工作25分钟这种间歇性的休息,效率更高呢?

再比如,同样花1小时做事。

你是没头苍蝇式地瞎戳瞎试,还是能很好地使用一套思考框架,有条不紊地开展,这个用脑的效率差距可能高达10倍。

3、情绪保障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我们最熟知的两类劳动,其实还有一种少为人知、却又很重要的劳动:情绪劳动。

你回想下,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明明上班摸鱼了一整天,什么都没干,却觉着累得要死,下了班跟瘫了似的,动都不想动。

而在办公室窜上蹿下忙了一天的某个同事,下了班后却精神抖擞,还有精力约着去打球。

你和同事的这个状态差距,就是由情绪劳动造成的。

情绪劳动是一种精力的对外支出,可分为对外和对内两大类:

1)对外的情绪劳动

这是指你对外输出的正面的情绪。

比如,对客户保持春风拂面的态度,对领导表示奉承,对同事表示热情等。

这些情绪的输出,特别是你并非发自内心想这么做的,就会产生情绪劳动。

2)对内的情绪劳动

这是你对内感受到的负面情绪。

比如,被客户当面指责感受到的羞辱,在领导面前汇报感受到的压力,被同事甩锅感受到的憋闷等。

这些内部情绪的管理,也会产生情绪劳动。

一个人的情绪资源,跟体力和脑力资源一样也是有限的,如果你长期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就会带来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症状。

比如,生理上的失眠、头疼、心慌;

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烦躁、回避社交、意义感缺失、抑郁等。

情绪劳动造成的情绪消耗,对时间/精力/个人管理的影响,比体力和脑力消耗带来的影响更大,后两者最多是降低时间/精力/个人管理的效率,而前者可以直接让一个人停摆。

因此,要做好时间/精力/个人管理的长期保障,就一定要缓解情绪劳动造成的消耗。

从心理和生理上,有五种主要的做法:

1)树立价值观

赋予做事的意义,由不得不做,变成自己想做,这是提高个人驱动力的最高级的办法。

2)提高催产素的分泌

比如,撸猫可以产生催产素,让人情绪放松。

3)提高血清素的分泌

通过各种有氧运动,促进产生血清素,让人感觉更积极。

4)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通过美食、娱乐、爱情等提高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更快乐。

5)减少皮质醇的释放

通过放空、适当摸鱼、嚼口香糖的方式,减少皮质醇的释放,缓解压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YouCore”(ID:YouCore),作者:YouCore王世民。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违规请联系删除。

玩技资源 国内新闻 帮你脱胎换骨的“333时间管理法” https://www.52diyhome.com/2023/02/201332.html

常见问题
  • 答:资源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和本站作者若有侵权请您联系管理员删除2523030730
查看详情
  • 玩技平台的主要负责内容是提供给作者售卖资源的平台,买家有对作者投诉的权利,投诉成功后会获取相应的补偿机制。官方唯一投诉通道客服QQ:2523030730转接人工服务,投诉专属客服工号【2】
查看详情
  • 本站已开启了作者实名认证,在购买商品时请尽量选择已认证的作者,不用担心跑路和无人售后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本站将采取报警的方式来指正作者进行诈骗行为,并将其身份资料提供给警方处理。
查看详情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工作日在线 专业服务

  • 0 +

    访问总数

  • 0 +

    会员总数

  • 0 +

    资源总数

  • 0 +

    今日发布

  • 0 +

    本周发布

  • 0 +

    运行天数

资源在于分享,创作来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