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今天公布了
PMI数据
这个数据大幅超过了市场预期
所以股市涨得还挺好的
截图/
之前很多人看空市场,这个指标实实在在地打了他们的脸。
今天我打算介绍下这个指标,看看为啥市场那么兴奋。
Part 1
? 市场被现实打了一耳光!
之前市场上有一个声音——
「防控放开后,大家的预期都好过头了,实际上经济并没有恢复得很好」
所以之前市场上一直在念叨着所谓的「强预期弱现实」。
而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二月份,是所谓的「数据真空期」——
因为春节假期等缘故,很多重要数据都没来得及出来,所以没人能验证上面的说法到底对不对。
市场听着「弱现实」的论调听多了,也就信了。
也是因为这样,最近整个大盘回调了不少……
而现实到底怎么样,确实只能等各种数据出来,慢慢去验证。
所以今天出来了个利好数据,市场自然很兴奋。
我们先来回答两个问题——
PMI到底是什么指标?它对市场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
Part 2
? PMI指标为啥那么重要?
PMI是一个可以提前反映经济情况的前瞻指标。
它跟GDP和工业企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都很一致,跟沪深300指数的走势也很一致。
更重要的是,一般统计局会在每个月的月底就公布当月的PMI,这比其他数据都快。
那么它是怎么统计的呢?
PMI的全称是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翻译过来就是「采购经理人指数」。
其实就是做了份问卷,每个月都跑去问问采购经理几个指数,让他们判断一下经济是好了还是坏了,然后加权计算一个平均值。我们会以50作为好坏的分界线。
如果经常关注财经新闻的话,你会发现有两个PMI:官方PMI和财新PMI。
官方PMI包括综合PMI、制造业PMI以及非制造业PMI;财新PMI包括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
我稍微解释下这两组数据的不同——
官方PMI调查了3,000+家大中型企业,财新PMI的样本则是400+家中小企业。
所以有时候它俩的情况并不是很一致。
稍微有点年纪的朋友可能会听过「汇丰PMI」,其实这和财新PMI是同一个…
所以即使你不相信官方的PMI,也可以看看财新PMI,做一下交叉验证。
而刚好今天财新也公布了制造业PMI,同样也超预期了——
这里也顺带也解释一下,所谓的「预期值」是怎么来的——
券商(证券公司)一般会对各个宏观指标作出预测。
而万得、Choice、彭博社、华尔街见闻等公司,会整理各家券商的研究报告里头的数字,然后统计一个平均数或者是中位数(海外比较习惯用中位数,内地我看到的是用平均数比较多)。
这个数值就是所谓的市场预期值。
OK,那么下一个问题是——
Part 3
? 经济真的在恢复吗?
虽然最近几个月确实没啥数据,但还是有些端倪可以看出恢复的迹象——
我们说经济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
投资方面,除了制造业,我们比较关注的还有房市和基建。
1月份的房市数据还不错——
70个大中城市里头,新房比上个月上涨的城市有36个,二手房13个,都比之前一个月多。
从价格来看,一线城市开始涨了,二三线城市整体虽然还是跌的,不过没之前跌那么多了。
房企们也开始可以喘口气了——
根据克尔瑞的数据,前100名的房企2月份销售4,61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9%。
基建方面,根据百年建筑的调研,基建水泥需求已经超过去年同期了。
消费方面,虽然没什么高频数据。
不过最近我们发现有不少政府都开始烧钱拉消费了——
今天财政部也说了,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
商务部也说了,要「组织好“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出台新的工作举措,稳定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
也别说消费券没啥用了。
根据北大光华跟蚂蚁集团研究院的测算,杭州每发1块钱的消费券,就能带动3.5块钱消费;在广西每发1块钱消费券,则可以带动5.3~7.7块钱消费。
而根据微信支付的数据,在微信支付核销1元的优惠,则可以撬动22.7元的消费。
另外,也有一些微观的数据在支撑——
至于出口方面,之前看来,压力还是挺大的。
1、2月份的出口数据虽然还没出来,不过2月集装箱的运价一直在跌(说明没什么运单)。
好在今天PMI的新订单指数上来了。
所以很有可能是订单已经来了,但是生产还没跟上,货还没送出去。
以前也跟大家说过:「预期会自我实现。」
当你觉得接下来经济会变好时,你就会增加消费。
企业也因此赚到了钱,企业家会跟着增加投资,招更多的员工。
失业率变低了,能增加消费的人就更多了。
所以最后还是想说,大家不妨再乐观一点,生命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的。
最后照例来个一张图总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狐狸君raphael”(ID:shuai_investor),作者:很帅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