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身边的徕卡给唬住了,胶卷迷中的大部分使用单反相机,过去的四大神机也都是单反相机,哈苏不也是单反相机吗?
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单反相机几乎等于专业的代名词,无论在135还是120都称为专业用户的主流相机。尼康和佳能都是制作旁轴相机起家,最终都放弃了旁轴。蔡司在战前的ZEISSIKON也是旁轴大家,无论是折叠机还是contax旁轴都是经典,战后他们也转向了单反。徕卡虽然没有放弃旁轴,却也坚持搞单反,别忘了,徕卡在胶卷时代一直有R系列,而在数码时代则有S系列……
然而,单反相机却始终没有彻底把旁轴相机送进博物馆,相反的,当进入后数码时代的当下,单反被微单淘汰,而徕卡M11却苟了下来,甚至还嚷嚷说自己是微单的鼻祖……
旁轴从来没有真正退出历史舞台,的确,在70年代-80年代,专业的可更换镜头旁轴系统逐渐瓦解被单反系统替代,contax系统,L39系统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单个的,不可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依然常见。
比如说1968年的PETRICOLOR35,1969年的奥林巴斯35SF,同年的雅西卡35GT,1973年的柯尼卡35FD,1977年的佳能DETALUX等等~
相比便携机涌现的35领域,在120领域倒是反射相机的天下,哈苏的单反,禄来的单反系列和经典双反名震天下,而日系厂家例,BRONICA专注单反,MAMIYA的拳头产品是645和67两个类型的单反,PENTAX则推出了67T型单反,富士倒是一直在出旁轴。就算是东德生产的P6,那也是单反。
135领域旁轴存在的理由相当简单:便携。
单反相机也可以做得很小巧,可是单反相机的镜头却很难小巧,在同等光圈焦距下体积要比旁轴镜头大不少。尽管口袋式的小型旁轴形状也是不规则的,但总体体积还是要比单反小,而且操作起来会更加便捷。
相比之下,由于120主要是商业摄影,职业摄影领域使用,“便携性”往往不是其考虑的内容,就算是外拍,那也有助手,有车子,在那个年代不可能说时尚大片需要摄影师自己扛着一车子东西满大街跑。另一方面,120相机往往体积比较大,往往也不符合记者和人文摄影师的需要,双反除外~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单反,因为大部分人对摄影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正如现在大部分人根本不用相机,而用手机一样,在那个年代,就用塑料镜片随便拍一次性相机都是大有人在。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体系的旁轴相机重新出现,无论是135还是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