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人在硅谷,刚被裁员”

2022-12-29 13:17:36 0 203

据裁员数据统计网站layoffs.fyi显示,仅硅谷地区, 11月以来已有4.2万名员工被巨大的裁员风暴卷离岸边 。这场始于今年3月的“浩劫”几乎笼罩了全球科技公司。

硅谷常年是美国外裔聚集的重镇,据2021年数据显示,这里的亚裔人口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人士,占比高达38.9%。

而在这些人中不少都是拿着H1B(留美工作签证)的中国留学生,激增的就业压力和模糊的未来发展路径,正在席卷每一颗年轻的心。

反观大环境,失业率是四大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从来是判断经济运行状况与劳动力市场景气程度的有效依据。今年,全球失业率的急速攀升所反映的现实就是:经济正逐步遇冷,进入新的周期循环中

在这样复杂的境况下,无论是在美打拼的华人游子,还是正酝酿出国闯荡的年轻学子,都不得不站在岔路口收束思绪,考量抉择。

星空与谷地

硅谷,几十年来都是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梦想乌托邦。

彼时,冉冉升起的科技行业与庞大资本密切绑定,硅谷科技行业的人均年收入在2019年就以14.5万美元居美国首位;“英雄不问出处”的业内风气也让每个怀抱科技理想的年轻人都想来此“华山论剑”。

——2020年的《纽约时报》曾写到:美国科技公司正享受着飙升的利润,并囤积着最昂贵的资源“人才”。囿于人才争夺压力,他们开始大幅扩招扩产,直到今日泡沫破碎,人心惶惶。

一位两年前从硅谷大厂跳槽到创业公司的工程师在被裁员后表示,明明近期经营并没有下滑迹象,但整个公司被裁了30%,这与市场大鳄跳水所引起的产业链振动息息相关;

而那些侥幸逃过元宇宙大逃杀的Meta员工也纷纷表示有种“劫后余生“的错觉,时常盯着邮箱心有余悸。

正如扎克伯格在公开信中称的那样,“我知道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我对那些受影响的人尤其感到抱歉。”可是,道歉过后,寒冬依旧。

这场裁员最深刻波及的,就是那些依靠工作担保来换取签证留在美国打拼的外籍员工,失业后甚至有被迫离境的危机。

遭遇这样一场沉疴已久的裁员飓风,是回国寻求新生,还是抵御危机继续求援,此刻在硅谷的游子们都必须做出最铿锵的抉择。

走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

今年10月,科技公司纷纷披露的Q3财报均显示各赛道数据皆“不及预期”,以至股价集体跳水,市值蒸发已不可计。在这样的财政压力下,无论是家大业大的巨头还是初创公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各种因素叠加的当下,追求利润增长已是难上加难,于是这些公司只能选择降本来维持运转,而裁员就是最直接的降本方式

而分析裁员背后所折射的经济现实,也可也协助我们做好最适合的选择。

1、科技巨头业务正逐渐从未来回归核心

以Meta为例,这一次的该公司裁员人数超过一万,占全公司人数13%,主要裁撤业务集中在未来产品线。

据悉,自去年年初以来,Meta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的投资损失150亿美元,CEO扎克伯格投注心血的元宇宙部门Reality Labs成本膨胀迅速,而其核心的社交媒体业务因隐私监管政策等因素使重要的广告营收大幅缩水。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一般为现存业务与未来业务两种业务项目,现存业务是公司运转的基石,为公司提供充足收入以确保平稳运行,并向未来业务输送发展资金。

如果科技公司出现大幅削减未来业务的风向,就证明其在未来战略规划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扩张的情况,并承认这条业务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至少现在距离走上正轨还有不可调和的困境

Meta发展遇到瓶颈的业务线主要集中在传统广告和元宇宙方面,而在国内,元宇宙还处于起步早期的政策扶持阶段,充满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出台元宇宙相关行业的政策规划,促进元宇宙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31省市相继颁布元宇宙相关的支持性政策,预计各省市元宇宙产业布局将开始逐步完善。

硅谷总是走在科技行业的最尖峰,凭借工作经验与国内的信息逆差,足够有效支持你发挥回国工作的优势。从这个方面讲,离开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2、被去中心化的硅谷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曾言,美国高科技力量是主导21世纪进程的两个因素之一(另外一个因素是中国的城市化)。

硅谷从来都是向全世界输送最顶尖的创新文化理念,以及不断成熟迭代的技术进步,而这正随着全球去中心化的浪潮逐渐发生转变。

疫情以来的各种迹象都表明,美国科技生产力正逐渐从硅谷扩散到全国不同地方,2020年底,硅谷最初的辉煌惠普公司(HP)宣布将全球总部迁至得州休斯敦,2021年,新能源巨头特斯拉(Tesla)以及软件公司甲骨文(Oracle)总部也搬离硅谷,前往得州奥斯汀

放眼全球,随着半导体对科技行业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韩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荷兰、印度等国家都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新贵,撼动着美国曾经的科技垄断地位。

也就是说,以往只有进入硅谷才能施展的才华,现在拥有更多的舞台来表现。

3、归国人才正逐渐从溢价到贬值

2017至18年,共享经济、移动出行和短视频业务的飞速扩张,将中国科技产业推进流量红利期,无数创业公司涌现出来,国内头部互联网大厂纷纷实施人才战略。

在那个年代,个人简历上的硅谷经验成为了非常有效的个人溢价条件:业内曾经流传,如果要挖走一个senior级别的硅谷工程师,至少需要阿里P8(一线最高级别)的待遇才能成功

而现在,在平稳度过飞速发展的阶段之后,国内科技行业开始迈入精细化运营的浪潮中,因此要求从业人员更需要具备多样化的市场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脱离产品目标市场的经验变成了能力的局限,从硅谷回国的空降人才并不能无缝适应国内高新技术市场的需求。因此,如果身在硅谷的你很确定未来将回国发展,决定的时机也非常重要

凛冬亦有生机

既然木已成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直面挑战。

如正在裁员风波中飘浮冲击的北美华人群体,已迅速组织起了几十个不同平台的互助群,并在LinkedIn上建立求职主页,针对许多面临失业和签证等紧急问题的盟友互相帮扶,共克时艰。

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利率上升,对科技行业的冲击将继续持续下去。总有人说,“科技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作为在全球贸易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中国市场,也需要迎接风暴面对新的挑战。

回首过去的十年,我们的生活因科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围绕在生活中的互联网企业也逐步成长为影响全球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我国科技投入在十年中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居世界第二位的2.79万亿元,研发人员数量也不断攀升,目前以562万人较十年前翻了1.7倍。

社交媒体上,许多几年前从硅谷回国的人也浅谈着自己的感受。

有人在创业中找到真正的职业目标,也有人在忍受无休无止的周末工作短信里找寻失落的WLB,但说得最多的还是再也不用经历漂泊在另一个半球的无助感

因此,抓住机遇寻找更好的土壤,或许才是每个科技行业从业者最迫切的OK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路耶克。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违规请联系删除。

玩技资源 国内新闻 “谢邀,人在硅谷,刚被裁员” https://www.52diyhome.com/2022/12/119526.html

常见问题
  • 答:资源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和本站作者若有侵权请您联系管理员删除2523030730
查看详情
  • 玩技平台的主要负责内容是提供给作者售卖资源的平台,买家有对作者投诉的权利,投诉成功后会获取相应的补偿机制。官方唯一投诉通道客服QQ:2523030730转接人工服务,投诉专属客服工号【2】
查看详情
  • 本站已开启了作者实名认证,在购买商品时请尽量选择已认证的作者,不用担心跑路和无人售后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本站将采取报警的方式来指正作者进行诈骗行为,并将其身份资料提供给警方处理。
查看详情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工作日在线 专业服务

  • 0 +

    访问总数

  • 0 +

    会员总数

  • 0 +

    资源总数

  • 0 +

    今日发布

  • 0 +

    本周发布

  • 0 +

    运行天数

资源在于分享,创作来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