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不少相关专家纷纷对第二波感染高峰的时间作出预测,这些预测的时间基本都出现在今年的6月份之前。
而相比于入夏前迎来第二波高峰,人们更关心的是春节期间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到底会不会给国内带来第二波感染高峰?
一、新的挑战
国家正式将新冠感染纳入乙类乙管名录后,大众开始对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株表现出格外的关注。事实证明,个人初次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依然很有可能感染奥密克戎的其它变异株,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复阳。虽说感染病毒后的症状因人而异,且我们体内可能已经拥有部分新冠病毒抗体,但恐怕没有人愿意复阳。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在收治新冠感染患者过程中,已发现了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优势毒株XBB1.5和BQ.1。按照流行病学调查,这两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要强于目前国内流行的两种毒株BA.5.2和BF.7。
新优势毒株的出现随即引发社会大众的普遍关切,人们担心自己和家人可能会出现复阳的情况。不过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新毒株流行。
现阶段,XBB1.5和BQ.1两种毒株仅在少数入境人员中检出,并没有在国内形成优势传播。随着国家逐步收紧入境人员的闭环管理措施,相信输入性毒株会得到有效控制。当然,这两种优势毒株只是在传播力上有所强化,并不意味着致病性毒力更强,普通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治愈率也很高,民众也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二、第二波高峰期
数据显示,国内第一波感染高峰大致出现在去年的12月中下旬。到现在基本上过去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城市的感染峰值已经过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内会继续迎来新的感染高峰。对此,国内相关医学专家纷纷对第二波感染高峰作出预测,春节期间的大规模流动到底会不会引发第二波感染高峰呢?
上海交大瑞金医院的蒙国宇教授认为:国内第二波感染高峰可能会在今年的5、6月份出现,而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并不会引发感染高峰,且第二波感染高峰的峰值可能不会超过人口总规模的50%。
与蒙教授意见不同,山东省疫情防控专家王春亭认为:国内第二波感染高峰将伴随着春运高峰同时出现,人员的密集流动必将引发国内第二波感染高峰。
其实,国内疫情第二波感染高峰到来的时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观方面,一旦人们忽视基本的个人防护措施,比如不戴口罩、频繁用手触摸鼻子或嘴巴的话,就会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良好的防护手段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渠道。客观方面,如果国内出现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优势毒株的话,第二波感染高峰可能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