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楼市低迷等影响,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称“土地出让收入”)约6.7万亿元,比上一年减少约2万亿元,降幅高达23%。地方卖地收入大降,对地方财政影响备受市场关注。
3月1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答记者问,谈到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情况时他表示,“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刘昆表示,土地出让收入列地方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从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情况看,有部分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约占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15%左右,去年虽然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但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影响是可控的。具体数据尚待决算才能确定,若按照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减收约2万亿元匡算,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约3000亿元。
去年地方卖地减收2万亿影响有多大
“我想说明一下,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我为什么专门说明一下这个情况,因为收支之间是联动的,所以它的收入下降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刘昆说。
比如,广东某镇去年初预计土地出让收入约为18亿元,但由于土地市场低迷,地块没能如期推出,最终在当年预算调整中将年初预计收入调减17亿多元,降幅近98%。相应地,该镇调减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分成收入及专项债券安排的项目支出17.80亿元。
中国的财政有“四本账”,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跟民生等相关支出主要体现在这本账中。而政府性基金预算则主要是对特定对象收取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比重达到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