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这种瓜正大量上市,一旦发苦千万别吃

2025-07-28 17:35:14 0 52

炎炎夏日,

又到了“吃瓜时节”,

很多人总觉得“苦味能去火”,

所以吃到苦味的瓜也不会多想。

但是,除了苦瓜以外,

其他葫芦科的瓜类

(如丝瓜、瓠瓜、西瓜等)

一旦吃起来有明显苦味,

可能是“有毒”的,

应立即停止食用!

每年夏天都有误食发苦的葫芦瓜、丝瓜中毒的案例。

一盘发苦的瓠子

可能比砒霜还毒

瓠(hù)子、丝瓜、葫芦等蔬菜,都属于葫芦科植物。它们在特殊条件下会产生一类发苦的高毒性物质:葫芦素

它在人体内会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中毒症状在进食后10分钟到2小时便会出现。包括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毛发脱落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而且葫芦素是一大类化合物,目前已知的葫芦素有20多种,毒性有强有弱,其中葫芦素C、D、E、I均有致死案例。尤其是苦瓠子中含有的葫芦素D,毒性比砒霜还强。

现实中,吃几口就上吐下泻的案例不在少数。

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急性肝损伤。

还有人吃了自己种植的瓠子,发现味苦,只是吃了葫芦瓜炖的肉,又用没洗的炒锅炒茄子,食用后也导致中毒。

这提醒我们,如果吃到发苦的版本:

吃到苦的别吞苦,

吐苦别含糊;

整盘最好都扔掉,

别只挑苦料;

锅碗瓢盆要洗好,

不然苦味偷偷跑!

发苦的瓜类蔬果都别吃

吃了没事是万幸

严格来说,葫芦科的蔬菜和水果都要注意。除了葫芦瓜,丝瓜、黄瓜、冬瓜、西葫芦、南瓜,水果里的甜瓜、西瓜也是。

一般葫芦科的蔬菜水果经过人类长期选育,已经很少或不产生葫芦素,没有苦味。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有些植株可能“返祖”,恢复合成葫芦素的能力,例如基因突变、种植条件不佳(如干旱、低温)等;

苦味野生植株的花粉“污染”了栽培植株,杂交出来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下一代果实就可能发苦。

不过,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吃货,也不是“白吃素的”,我们对于苦味其实非常敏感。所以,如果葫芦科蔬菜或水果苦到难以下咽,赶紧吐掉,真的有毒!

苦瓜,是唯一的例外

苦瓜也是葫芦科的植物,同样可能产生葫芦素。苦瓜的苦味来源于两类成分:葫芦素和苦瓜苷。

苦瓜中葫芦素类物质的含量比较少,而苦瓜苷是苦瓜属植物所特有的,因此苦瓜吃起来有温和的苦味,但不至于难以下咽,正常吃不用担心中毒。

最后教大家一个提前辨别“苦味”的办法:

做菜前可以先切一小块,用舌头舔舔,如果是苦的,整根都扔掉,都省得下锅了。

转发,提醒!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丁香医生、@纵览新闻、@都市快报、青岛日报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违规请联系删除。

玩技资源 国内新闻 有毒!这种瓜正大量上市,一旦发苦千万别吃 https://www.52diyhome.com/2025/07/362457.html

常见问题
  • 答:资源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和本站作者若有侵权请您联系管理员删除2523030730
查看详情
  • 玩技平台的主要负责内容是提供给作者售卖资源的平台,买家有对作者投诉的权利,投诉成功后会获取相应的补偿机制。官方唯一投诉通道客服QQ:2523030730转接人工服务,投诉专属客服工号【2】
查看详情
  • 本站已开启了作者实名认证,在购买商品时请尽量选择已认证的作者,不用担心跑路和无人售后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本站将采取报警的方式来指正作者进行诈骗行为,并将其身份资料提供给警方处理。
查看详情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工作日在线 专业服务

  • 0 +

    访问总数

  • 0 +

    会员总数

  • 0 +

    资源总数

  • 0 +

    今日发布

  • 0 +

    本周发布

  • 0 +

    运行天数

资源在于分享,创作来源想象